·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道路探寻”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通过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我们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道路探寻”的主动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 虞海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思想伟力,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道路探寻”历程中得出的历史性结论。
道路探寻”“是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根本主线
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在19世纪,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这是马克思主义“行”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飞跃,都是围绕“道路探寻”问题展开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面临着多次道路问题的重大抉择,每一次抉择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的不同,探寻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在中国“道路探寻”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息息相关。因此,“道路探寻”是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根本主线。
中国共产党探寻中国道路的历史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通过十月革命,中国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理论武器,但是十月革命没有并且也不可能送来现成的革命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打破了对“城市中心论”这一道路的教条理解,克服了“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走出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第一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如何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真正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大问题摆在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面前。从“互助合作”到“和平赎买”的路径创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社会的变革,引导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随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结合的核心,就是独立思考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党既反思了一段历史时期内对“苏联模式”的照搬,又通过不断探索,展现了我们党在“道路探寻”上所具有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虽然,这样的探寻在后来的实践中走了一些弯路,但这种探寻的价值不容否定和抹杀,为后来邓小平同志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1978年,我国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首先就把焦点放在了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上,探寻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所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这条道路需要思考的起点。在如何避免“老路”和“邪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立足“富起来”的历史方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追问;从“以我为主”到“中国特色”,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新”表现在,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何走好强起来的道路,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关键所在。在这个阶段,我们党不断推进解决人民生活“好不好”、国家“强不强”、政党“硬不硬”的根本问题,努力实现从大国成为强国的奋斗目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实际紧密结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其核心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空背景下,探寻实现“强起来”的道路。正是在对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的探索中,创立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牢牢把握“道路探寻”的主动权意味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将会越来越“行”
马克思曾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而所谓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问:中国以什么贡献给世界?面对整个世界的不稳定不确定、动荡变革及其系统性风险,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进一步说明在不断地“道路探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创立了中国理论,确立了中国制度,弘扬了中国文化,从而在国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中国奇迹,在世界上作出了世所公认的历史贡献,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因而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范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道路探寻”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因此,它不仅“行”,而且将来会越来越“行”!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道路探寻”的主动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中,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作者为华北电力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主任)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22MS05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