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1年12月11至17日,我院党委书记崔金赋同志参加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领导干部第二期研修班,此文为崔书记参加研修的体会之一,现在刊登于此,以飨读者。另:本次培训班相关专家的学术报告及课件已发布QQ网络硬盘,qq号码为:1599654889,如有需要请向办公室金吉斌同志索要登录密码自行下载。
用一种理念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参加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领导干部第二期研修班体会
江南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崔金赋
参加工作20多年来,已经记不清出席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会议,参加过多少场各种各样的培训,唯有这次参加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领导干部第二期研修班,给我的感觉真的不一样。
离会这些日子以来,每天头脑中依然时不时地浮现出各位专家做专题报告的情景,无论是高屋建瓴的真知灼见,还是语重心长的希望嘱托,都会在不经意间于耳畔回响。经过这些天的回想与思考,觉得有以下几点体会值得认真总结,并与同志分享:
一是提高了认识。作为一名经过社会公考走上高职院校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不能说我自己对当前高职教育状况的认识一点没有;但这次研修中通过各种学术报告的洗礼和讨论交流的冲击,的确令我对中国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关键性认知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使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从建设整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来体认高职教育的所有问题,站在更加宽广的背景下来观照自己的工作职责,思考当下社会发展潮流给自己的工作所提出的挑战该如何应对。这些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建立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国家制度、国家标准、特色模式、社会职能、区域发展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的工作力度,密切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对接,为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新的贡献。
二是开阔了视野。虽然自己当年在大学学的学校教育专业,毕业后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工作在学校,但主要时段还是在政府的农业部门供职,可以说行业的局限性相当明显。这次研修班上有机会聆听到鲁昕副部长关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国家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讲话和20多位专家源于各种学术背景的专题报告,实在令我眼界大开。比如教育部职教中心政策法规研究所主任白汉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际比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专业人才与培训处处长何志方的《行业指导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南开大学教授段文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中国职教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军伟的《对“做中教做中学”的认识与思考》,INTEL(中国)有限公司教育行业中国大区经理姜涛的《职教SOS: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如何应对产业变革与挑战》等,这些报告从不同的侧面深刻揭示了建立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广阔前景和丰富内涵。
三是找到了定位。我所工作的江南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它是由原云南省农业学校和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于2002年合并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其前身是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的云南蚕桑学堂,建校比中国农业大学还早1年,首开云南职业教育之先河,至今已有107年,可以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光荣而深厚的文化积淀。但对比此次180多位与会者所提供的高职院校样本,既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巨大的差距所形成的巨大的压力,也让我准确地把握到了现实社会关于“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时代脉搏,最终对自己所在学校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定位:紧跟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围绕相关企业的需求,培养合格的农业专业“技术员”。至于农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我们培养不了,那是农业类应用本科大学的任务;还有合格的“农业劳动者”,则是农业中职学校的培养对象,不用我们去迁就。这既是我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孙善学关于《试点分级制:探索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途径》的报告中得出的重要启示,也是对大会交流的相关学校实践经验的总结。
四是明确了方向。鲁昕副部长的讲话站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顶层制度设计的高度,勾画出了未来十年相关工作的路线图,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根据“一个要求”,实施“三步战略”,回答“三个问题”:
一个要求:按照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要求,准确把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科学设计和正确选择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途径,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来推进工作。
三步战略:第一步是2011-2012年实现“十个衔接”,即中高职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十个方面的衔接。第二步是“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基本架构。第三步是力争十年内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之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升级现代制造业、强化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础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个问题:一是为国家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二是为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三是为解决高考的“独木桥”问题搭建技能型人才的立交桥。
五是引发了追问。麦可斯研究院的王伯庆院长在其关于《高职院校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定义、跟踪、评价》的报告中讲了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在那些由一群充满精英情结的人所掌控的本科院校真正觉醒之前,高职院校也许还有一段好时光发展自己。”这里的“觉醒”,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指的是那“一群人”真正从理念和情感两个角度接受并实践“职业教育”。在我看来,这样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很可能是稍纵即逝。这次会议上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网址查询 关于《体制创新,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关于《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完善高职毕业生本科应用性专业继续教育制度》的交流报告,充分展示了传统本科院校在应用性领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工作的卓有成效。这些足以证明这类学校其实早已经觉醒;而且,他们的觉醒和成功足以带动一大批应用性本科院校迅速跟进——云南省今年应用性本科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就是最好的例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道路必定会更加严峻,前有应用性本科在“堵截”,后又中职教育在“追赶”,高职教育如何应对这多舛的命运,需要每一个从事高职教育的人去好好思索。
2011.12.24